网站首页 > 作文阅读 正文
清明时节雨纷纷,我踏着春雨,带着一颗期待的心,踏上了回老家的路途。老家的山青水秀,春意盎然,处处散发着泥土和新芽的芬芳。尤其是清明节,家乡的习俗便是制作清明粿,这不仅仅是一种食物,更是一种情感的传递。
刚到村口,便见阿婆正忙着采摘艾草,她的背影在晨雾中显得格外忙碌。我快步上前,轻声问候:“阿婆,今年的清明粿,我能帮忙吗?”阿婆转身露出慈祥的笑容,眼里闪烁着对传统习俗的尊重:“当然可以,你可是家里的好帮手。”
我们一起采摘艾草,阿婆边摘边教:“清明粿,要的就是这春天的鲜味。”我学着阿婆的样子,双手在绿叶间轻巧地舞动,不多时,篮子里已是满满当当。回到家,阿婆开始和面,而我则负责捣艾草成泥。在忙碌中,我不经意间哼起了儿时的歌谣,阿婆也随声附和:“‘踏破铁鞋无觅处,得来全不费工夫’,做清明粿的过程,也是寻找儿时记忆的旅程。”
接下来是揉面、包馅。我将揉好的面团分成小剂子,擀成圆片,包入红豆沙、花生等馅料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不禁感叹:“‘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’,每次做清明粿,都让我想起了小时候的味道。”阿婆笑了笑,她那布满皱纹的脸上透露出深深的怀旧。
终于,一笼笼清明粿蒸熟了,我们坐在灶台边,享受着劳动成果。我小心翼翼地品尝着,那糯米的软糯、艾草的清香和馅料的甜润在口中交织,仿佛时间都停滞了。阿婆看着我,眼中充满了期待:“‘桃李不言,下自成蹊’,希望这传统手艺能一直传承下去。”
我点点头,心里暗自下定决心,将来也要将这份手艺和记忆,像接力棒一样传给下一代。清明粿不仅仅是一种食物,它承载着家族的记忆,家乡的情感,是年年岁岁的思念与温情。而在这样的节日里,我学会了更多——不仅是制作清明粿的技巧,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。
当夕阳西下,我告别了阿婆,带着满心的感动和一篮子的清明粿回到城里。路上,我不禁想到,生活中的每一份美好,都值得我们去珍惜和传承,就如同这清明粿一样,它不只是味蕾上的享受,更是心灵深处的一份温暖。
清明节的小故事,是我对家乡深深的眷恋,也是对传统习俗的一次深刻体验。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里,我学会了用心灵去感受生活的点滴,用行动去传承文化的精髓。而这一切,都凝聚在那一个个小小的清明粿之中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3561739510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- 上一篇: 《烟雨江南,清明怀古》
- 下一篇: 《谷雨茶语:翠色满园春意浓》
猜你喜欢
- 2025-04-16 清明节的怀旧味道
- 最新文章
- 热门文章
- 热门tag
- 随机tag